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2017年度质量报告
2018-06-20 18:11
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2017年度质量报告
 
2017年.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围绕“备战省十三届运动会,教学训练两手抓”的中心任务,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精神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改革、开拓、务实、向上的工作作风,遵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为国家选拔、培养、输送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创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学校”的办学目标,始终秉持“严格管理、科学育人”的教学理念,坚持“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的系统化、个性化”的训练理念,走教体结合之路,为我市、我省及至我国输送了一批体育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对学校2017年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了采集、统计与分析,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86年,前身是漯河市体育中学。1989年更名为漯河市第十四中学,1997年经漯河市政府同意更名为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2002年校址由原双汇广场搬至此。学校占地面积近100亩,图书馆藏书20000册,配有游泳馆、排球综合训练馆、标准塑胶田径场、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射箭场、射击场及室内训练馆等训练场地。建有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理化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并配备有学生宿舍、餐厅、浴池(含桑拿房)、洗衣房、纯净饮水机等生活设施,选材、教学、训练、生活、办公设施齐全。
三十多年来,学校在国内外一些比赛中相继取得多项骄人业绩:在河南省各项青少年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400余枚;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各级各项比赛获得金牌190余枚,参加国际性比赛获得金牌3枚;先后为国家队、省队和高等院校培养输送1000多名优秀运动员。所培养运动员王海冰、孔洪星、刘航、张馨予、吕扬等,分别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
学校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田径(中长跑)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国家田径(女子投掷)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全国射箭重点学校”、“省级柔道项目单项基地”、“ 省级摔跤项目单项基地”。荣获“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漯河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市体育工作特殊贡献奖”,并被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两次。
1.2 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开设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摔跤、柔道、跆拳道、空手道、拳击、射击、射箭、举重、游泳、武术(武术套路和散打)等16个运动项目。全日制校生    ,学制   年,学校一直秉承优中选优的招生标准,严格测试、认真选拔。2016年招生116人,2017年招生 114人。2016年毕业生   人,2017年毕业生   人。
学生规模数据一览表 单位:人
年级 招生人数 在校生人数 巩固率
2016     100.00%
2017     100.00%
 
1.3教师队伍。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成了一支“双师型”“ 复合型”教学、训练团队。教师、教练队伍结构合理,能满足教育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学校教师、教练素质高、精神面貌好。学校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教练员46人,文化课教师34人,学生管理、招生选材、后勤等管理人员17人,本科以上学历占63%,硕士以上学历学位达到6%。
1.4设施设备。
1.4.1 文化课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配备16间多媒体教室,含艺术教室、物理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阅览室各一间。设备先进、齐全、完整,通风、采光、照明良好,完全保证教学需要。
1.4.2 专项训练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训练馆2座,配有游泳馆、综合训练馆、田径场、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射箭场、射击场等训练场地。各场馆内训练器材完整、先进,通风、采光、照明条件好,可供全天候训练比赛使用。生均实训工位数可达1:1。
1.4.3 科研医务设施设备
学校配备有负责各运动队及后备人才梯队的科研、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人员4名。科研体系严谨缜密,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完备,为科学选材、训练、恢复提供保证。
1.4.4学校图书馆设施设备
2017年图书存量约10000多册,生均17.92册,2016年人均11.19册。学校每年都对图书予以更新补充~生均存书量有较大增加。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秉承“学训并重”的育人理念,创造一切条件,矢志为学生的发展拓展多元化选择平台,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近5年有百余名学生升入省专业队,有近两百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考生升学率达96%以上。由于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力强,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
2017年毕业生共147人,74人成功考取本科院校,升学率为50.3 ,较2016年20.75%的升学率有大幅度提升。7名学生进入专业队。
2.2在校体验
学校定期在学生中分发在校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开展以及在校生活、安全状况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感受,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服务学生及服务运动队提供改进依据。问卷表明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满意度为91.2%,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满意度为90.5%,教师教学能力满意度为90.6%,对学校训练场馆环境的满意率为92.9%,对食堂提供的就餐条件和质量满意度为97.6%,对宿舍的管理和住宿条件满意度为87.6%。
2.3资助情况
学校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及时高效地全面落实资助工作。2017年,农村户口免学费299人次,贫困学生助学金10人。
3.质量保障措施
3.1强化特色,优化布局结构,走高水平办学之路
坚持读训结合,科学训练,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在项目布局、年龄结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上,力争与专业队保持高度一致,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扎实而雄厚的基础。运动员在校期间,在进行科学训练的同时,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真正做到了对运动员智能、体能、技能的全面培养。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专业设置
运动训练专业
3.2.2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程为运动训练实训课程,包含各个专项训练课程,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实战训练等必修课。文化课程开设公共课程和体育理论课程,总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计算机、音乐、美术及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史、社会体育学、体育与健康、健身教练、就业指导等 24门必修课和选修课。
3.2.3信息化教学
学校配备16间多媒体教室,含艺术教室、物理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阅览室各一间。教师都配备了计算机,生机比例为5:1。完全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全部教师均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信息化深入融合,构建高效课堂。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
2017年度34名教师、46名教练员和17名后勤人员全部参加省市局各类培训。2015、2016年学校分期安排全体班主任赴省内外一些先进的体校参观学习;参加“‘众师行’聚焦核心素养、丰富教育智慧,全国中小学(含中职)班主任核心素养与智慧提升高级研修班”。
3.4规范管理
3.4.1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环境良好、机制健全。教学秩序正常,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学生活动等管理制度齐全,资料规范完善。通过督导查课、听课评课、公开教学、示范教学、评估检查、制定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等评价手段有效管理教学程序。
3.4.2训练常规管理
训练管理工作是体育学校的重要工作事项,训练中全面实施微机化管理。训练制度、机制健全。教练员竞聘上岗,实行目标责任制。运动员招生、进退队等项制度完善、齐全、规范、切实可行。
3.4.3学生管理
学校树立全员育人,全员管理的大德育观。用量化积分管理的方式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制定专门的学生管理制度,成立校学生会,建立队长责任制及寝室长责任制,充分发挥学生自治效用。
全面加强值班值宿工作并由训练科对训练场馆及宿舍卫生、纪律、外出、饮食、安全防火、训练、就寝点名等做为细查重点,白天由训练科人员进行排班,每日对训练及出勤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记录。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经验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研讨活动促进班主任工作的整体提升。制定《班主任聘用和管理办法》、《班主任考核办法》落地执行正常。
实行学生管理团队周例会制度,严格学生请假制度,建立班主任、教练微信联系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自治管理能力。认真检查学生出勤、纪律等情况,定期向教练反馈情况统计。除做好学生日常行为检查教育工作外,开展班级卫生、寝室卫生的评比活动。
设有完善的评价机制与奖惩条例,出台《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学生的日常表现将作为奖罚的分值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每学年班级将会根据学生日常表现评选出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而面对学生违纪等情况也将会根据细则中的内容给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2017年度学社科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扣学校培养目标强化班风严抓学风争创特色。积极开展主题月活动每月确定一个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通过召开学生管理教育会加强学生行为规范、考勤纪律教育培养良好学风。开展法制宣传培养法律意识。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能力,交通法规及交通安全常识普及。
3.4.4规范财务管理 学校设有独立的财务部门,由省体育局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
3.4.5后勤管理及安全管理
学校后勤及安全管理归属省体育局保卫处和物业中心统一管理。
3.4.6科研管理
立足校本,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提高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发挥多种渠道,提高科研能力。制定了健全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强专业,积极稳妥推进教研工作高质量地深入发展。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及一年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周期内,有24名教师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占教师总数的66.7%。有12名教练员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占教练总数的36.36%。多名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主持教学、科研等相关课题研究,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3.4.7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召开中层干部会议,提升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水平和执行能力。完善了干部选拔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群众对中层干部的满意度达98%,学校内形成了上下一心,和谐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实施情况
将德育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开展德育创新课堂、推动德育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师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继而提高德育课堂效率。以德育课程为主阵地,德育活动为辅阵地,共同发挥德育课堂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德育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内容丰富多彩,充分结合体育学生特点,德育课教学实施有声有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
3.5.2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主题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校园文化、创设优美育人环境,通过班级主题班会、校园之声广播站、班级板报大赛、学生第二课堂等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多次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歌手比赛、诗朗诵比赛、艺术节、新年联欢会等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将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小班型培训,通过沙盘游戏等专业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凝聚正能量,修缮文化设施、优化育人环境。对学校标志性符号建设体系,如标识、校门、宣传廊等进行系统改造完善。积极发挥微信公众平台、校报等宣传媒介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报道学校在办学上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新特色,持续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
3.5.3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
学校学生会由校团委统一管理。学校现有团员102人,校学生会成员由班级推荐,并参加竞聘讲演大会,由全校学生和教师投票产生。建立各项学生会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干部选拔任用、退出、奖惩机制,定期为校学生会成员开设培训,召开工作例会。校学生会分设综合部、学习部、文艺部、宣传部、信息部、生活部,参与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发挥了主人翁责任感,增强自律的意识。
3.6党建工作
学校现有教职工党员38人,1个党支部。
2017年学校党支部按照中央、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紧密围绕新发展理念,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机关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党员干部推动振兴发展的实际行动。
3.6.1思想政治建设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制定学习教育安排方案,制定年度计划,开展专题研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测试。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方案,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3.6.2组织建设
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省委《关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实施意见》,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改选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活力,深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每月开展党日活动一次、每半年召开组织生活会1次,全年组织党员听党课1次。
3.6.3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班子成员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项目的纪检监察工作。严肃党的纪律规定,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年内组织党员学习贯彻《若干准则》、《监督条例》和《问责条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警示活动,参观反腐倡廉展览馆。坚持党务、政务公开,推进了各项工作依法、公正、公开、透明的开展。
4.社会贡献
4.1人才质量、运动员输送
在周期内,在训学生共计700人。本周期向省运动队输送42名。
4.2人才效益、大赛成绩
在国际比赛中,吕扬在2017年世界杯赛艇系列赛波兰站比赛中获得第三名,白晨诗在2017年柔道世界杯土耳其站比赛中获得第八名;在全国比赛中,吕扬获得女子赛艇双人双桨第一名,四人双桨第二名,李广威在全国田径大奖赛1500米中获得第二名,侯中原在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1500米中获得第五名,女篮队和男篮队分别在全运会青年篮球锦标赛中获得小组第一名和第二名,李洁漪、刘芳、阮木兰分别在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64KG、60KG和57KG中获得第三名,崔帅豪获得男子赛艇四人双桨2000米第六名,蒋稳果在举重少年赛获得三个第一名;在今年9月份结束的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上,以我校为主力的15名运动员代表河南省参加散打、赛艇等7个项目决赛,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2个第四、2个第七的优异成绩。在部分已经结束的省锦标赛及冠军赛上,我校共获得80枚金牌,86枚银牌,143枚铜牌。向省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42人。
6.特色创新
6.1深入开展教体结合,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积极推进项目进校园活动
学校重视教体结合,并一直积极探索教体结合新思路:从最开始的坚持周四班会、周日队会和教师教练互相观摩听课,到教师、教练员分别到运动队、班级担任辅导员,再到制定出台《优秀运动队、班级评比管理办法》,月末开展教体结合展示会等,这些尝试都取得很大成效,并在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今年,为进一步促进体教融合发展,学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我市选择部分有条件、有意向的中小学校作为试点,开展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根据试点学校的项目需求,我校选派教练员进入学校进行点对点帮扶训练,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同时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及运动技能,让体育运动成为学习、生活的常态。
6.2“一言一行感悟,一点一滴育人”
多年来,学校在强化训练,保证教学的基础上,始终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搭建“厚德、强体、博学、多艺”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平台,不断加强德育课实施及德育活动延伸,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2016—2017年度,学校广播站利用周会、早检时间,开展经文化诵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宣传和教育。教师注重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做学生的表率,注重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一点一滴渗透式地积累效应。同时,注重体育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各学科教研室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秀才艺、展风采、晒技能”的竞赛彰显体育学校的办学特色。
7.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7.1期待体教深度融合,促漯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国务院颁布《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联盟,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以更深入、更互通的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道路。
7.2外训学生文化课教学模式应进一步改革
中专年龄的学生,文化课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季节、天气和项目等限制原因,需要长期在外地训练、比赛,不能按要求按时到校上课。对于这些长期缺课的学生的文化课教学,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政策出台,为运动队的文化教学的缺少做以补充,从而全面提高运动员文化综合素质。
7.3创建我市多元化,新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深入合作,联手构建多元化新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训练体系和文化培养体系的共同作用,从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输送“一条龙”机制~形成强大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人力资源生态链,从运动员选材、学科训练、运动员输出等方面,不断提高整体化管理效率和效益。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为漯河市竞技体育输送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为河南省体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暂无
备案号:豫ICP备19015768号-1   |  豫公网安备:41110202000252